强化流域治理 实现碧水长流
副市长 郝月生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我们隆重纪念这个节日,是因为地球是我们唯一的生存家园,环境是这个家园最为宝贵的财富,我们只有全心呵护好环境,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此,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节日的纪念活动,唤起每个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全民共建,全民参与,努力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倡导绿色生活,共同构建生态文明。
一、运用生态修复、循环利用理念,确立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思路
大同市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年降雨量只有40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却在1000毫米以上,城市干旱指数在2.5~3之间。全市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受降雨量影响,全年除7、8、9三个将于较为集中的月份以外,其他月份河流均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断流现象。年降雨量少,造成我市各流域河道的自净能力较差,沿岸偷排的工矿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进入河道,又加重了河流污染,使各条河流基本上成为“纳污河”,在城市蓝天日渐增多的情况下,“还清澈于河流”已成为当前我市环境保护面临的最为紧迫的任务。为此,必须从城市未来发展的需求和水生态功能定位的高度考虑,确立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水环境治理思路,运用管理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等综合手段,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力度,尽快实现“碧水长流”的奋斗目标。
一是要加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给排水管网设施,确保做到雨污分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现有东郊污水处理厂和西郊污水处理厂的改扩建工程建设,尽快启动御东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力争使今后古城区和御东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做到应收尽收,达标排放。
二是要加强城市生态园林绿化工作。加大实施以小流域生态植被恢复、河道两岸绿化、城市公共绿地、公园绿地、厂区绿化等为载体的城市绿化工程。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克服因先天条件不足造成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三是要加强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将河道治理与生态景观的打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预防、治理、监管、保护“四位一体”的水环境联防联控和治理体系,推广中水回用和矿井水深度处理等水处理技术,将充分利用经过深度处理,打到排放标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勇于城市水环境景观的打造,实现废水的循环利用和有效利用。
二、 加大重点流域、重点污染源治理力度,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
流域整治关键是抓住重点。今年我们要改变过去“单打一”的水环境治理方式,使各县区的流域整治工作相互交错、相互衔接,形成统一治水的工作格局。要全面实行地表水水质河长负责制,由各县区的县区长担任本县区河流治理的“河长”,对所在县区的河流治理承担最主要责任。各级相关部门根据责任分工,分别承担相应的监管责任,齐心协力,密切配合,确保流域整治取得成效,河流水质不断改善,达到国家规定的河道水考核标准。
一是着力抓好十里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十里河流域要按照上有涵养水源、中游达标排放、下游人工湿地净化的整治思路,加强上有地区左云段的水污染治理,使县城生活污水进入左云县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再排入河道中;中游地区,同煤集团所属各矿污水处理厂必须如期建成并投入运行,确保矿井水循环利用,生活污水达标排放;下游地区,要加快十里河的河道水经过人工湿地的自然净化后,水质进一步提高,达到生态景观的综合应用要求。
二是要加大各流域重点污染企业监管力度。各级环保部门要求落实河道巡查制度,对流域内排污口进行动态巡查,凡发现偷排、漏排污水的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并依法予以最高限额的行政处罚。流域内各重点污染企业要安装在线监测设备,确保环保污染治理设施和在线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不得无故停运治理设施和在线监测设施。
三、 强化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实行跨界断面水质生态补偿机制
从6月5日起,我市将全面启动跨界断面水质生态考核补偿机制,对浑河、南洋河、唐河、壶流河、桑干河(大同段)、御河、十里河、口泉河等8条主要河流涉及的浑源县、阳高县、灵丘县、广灵县、大同县、天镇县、左云县、南郊区、矿区等9个县区,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同煤集团进行跨界断面水质生态考核,考核跨县区界断面共13个,今后市政府将逐月公布跨界断面水质考核结果,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县区,扣缴生态补偿金,用于补偿水环境改善成效显著,打到跨界断面水质考核标准的县区。同时,各县区流域综合治理成果将作为年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年终进行考评,考核不合格的要进行行政问责,追究主要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碧水长流”是打造宜居环境的重要内容,也是全市人民的新的环境期盼。让我们肩负使命,不负众望,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务实的工作来大力推动水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新成效,努力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摘自2010年6月5日《大同日报》